岩土专家刘汉龙教授应邀来校讲学

作者:  审核人:  来源:   时间:2014年09月30日 08:46    点击数:

9月26日下午,应我校河海学院邀请,著名岩土工程专家、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刘汉龙教授来我校做了题为“岩土(土木)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明德楼408会议室举行,由河海学院院长王多银教授主持,我校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刘汉龙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近年来研发的一系列岩土工程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优缺点互补创新法、逆向思维创新法、组合技术创新法、希望点列举创新法、触类旁通创新法、强制联想创新法和发散思维创新法等7种技术创新方法,把创新方法提升到方法论的理论高度,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创新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总结出了“先人一步”的创新理念;刘教授同时指出,岩土工程创新不能仅限于新技术的研发,更要将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为工程建设服务”,并以PCC桩的研发与应用为例,生动地介绍了创新技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之路。

F:\照片\20140926刘汉龙重庆交通大学讲座\106_0926\IMGP509511.jpg

报告会后,刘汉龙教授携其团队成员丁选明研究员与我校副校长王智祥教授、教务处处长赵明阶教授及河海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就科技创新方法、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并就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增进双方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的联系和沟通,谋求更大的发展交换了意见。

F:\照片\20140926刘汉龙重庆交通大学讲座\106_0926\IMGP5249-1.jpg

附:刘汉龙教授简介

刘汉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评估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引智111创新基地负责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1986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在河海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出站。2000年和2003年两次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和2005年分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任访问教授。2011年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任访问教授。曾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教育部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高土石坝与堤防工程抗震等方向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0年),中国发明创业奖(2012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2年)等科技奖励。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68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3部。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重庆交通大学       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16号  长江航道局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2841 传真:023-62652841 E-mail:slsysys@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