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基地


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研发基地包括南岸校区和科学城校区两处场地,其中南岸校区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拥有PIV激光粒子成像速度场仪、激光颗粒粒度分析仪、港航工程结构动/静态试验系统等各类仪器设备1883台套,设备总值5200万元。在河流水沙运动基础理论、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内河港口设计理论、库区及内河港口综合治理、水工建筑健康诊断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研发条件,场地利用率90%以上,试验设备利用率60%以上。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交通建设研究项目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50余项,科研经费近2.5亿元;研发的山区河流复杂滩险航道整治技术、大水位差码头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在长江上游、西江等大型山区河流的航运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河海学院

河海学院科学城校区内的基地,实验厅室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另有7万平方米模型试验场。拥有5m3/s的供水能力,可同时开展10个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物理模型试验;拥有多套表面流场测试系统、自动流量与水位控制测量系统、高压水射流切礁试验系统、基于音频分析与压力监测的卵石运动原型观测试验系统等先进设备,主要完成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模型试验,场地利用率90%以上,试验设备利用率50%以上。先后承担“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航运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内河航道设施服役状态在线监测、预警与功能恢复智能决策技术”、“多库联调下卵石滩群联动航道整治技术及示范”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项目“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研究”、“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压力法卵砾石输移原型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及“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航运方案研究”,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库区和坝下游重点河段航道治理措施研究”等1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在山区河流水沙运动规律与航道治理、原型观测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成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河海学院研发基地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放,仪器纳入重庆市和交通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同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通过设备开发、合作研究等方式建立良好关系,同时与水运、水利等行业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实施仪器设备共享之外,还设立开放基金,资助校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定期开设培训班进行行业人员培训。针对校内外研究生科研教学无偿开放,对社会中小学提供通识教育。

2.西南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西南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科院”)的前身为水利电力部、交通部西南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因中央备战建设“大三线”战略需要,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三部委联合发文,经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钱正英批示成立,在水利水运行业具有与南科院、天科院同样的战略地位。建院58年来,虽几经辗转、然其志维坚,在西南地区乃至于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了具有含金量的“西科院品牌”,在我国水利水运行业享有盛誉。

西科院现隶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是西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河流治理和通航建筑工程的专业科研机构。西科院专业齐全,学科配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全院现有职工46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具有长期从事水工水力学、通航水力学和河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的丰富经验,院内现设有水工/环境研究室、航道室、河港室、信息技术与船模研究室、设计室5个专业室。拥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交通运输部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桥梁防撞与通航安全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拥有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颁布的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等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水运行业(港口工程、航道工程)专业甲级设计资质,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颁布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

西科院拥有占地约300亩的科学城校区研发基地,建有水工水力学、基础水力学、船模与波流和综合试验厅等多座室内试验大厅,总面积4.8万m2,以及占地面积达到5万m2的大型露天模型试验场,构建了水流紊动与泥沙输移实验系统、航道工程模型测控系统、船闸水力学测控系统、港口工程试验系统、内河航道整治数值实验系统与航运生态保护大数据平台五大科学试验平台。

西科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需求,以“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和枢纽通航”为特色,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研究方向,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000余项,业务范围覆盖西南、华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解决了我国内河航道整治、航运枢纽等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应用技术问题,为国家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为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特别是近年成绩斐然:主编出版《跨越和穿越航道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拦河闸坝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定》、《临河临湖临海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定》等多部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主编出版《中国内河通航建筑物》专著,列入交通运输部建党100周年献礼专项。

目前西科院正承担长江黄金水道、平陆运河(国内在建最大水运工程)、引江济淮水利工程(国内在建最大水利工程)、西江长洲枢纽改扩建(西江黄金水道)、葛洲坝扩机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攻关,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西南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3.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74年,是交通运输部下属唯一从事内河航道规划、研究、设计的科研机构,持有水运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工程咨询甲级证书、工程勘察(工程测量)甲级证书、测绘甲级证书,主要从事港航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模拟研究、试验检测、监理及总承包工作。多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长航局的关心支持下,研究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长为国家内河航道规划设计的专业强院。

建院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大中型工程规划、设计、咨询等项目1000项,遍及我国沿海和诸多江河水系、流域。其中包括长江干线20多个重点浅险水道演变的跟踪分析及界牌、碾子湾、张家洲、马当、东流、罗湖洲、汉江等大型航道整治工程设计项目。近几年,业务不断拓展,开展了与欧盟伽俐略计划EGNOS动态测试等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工程总承包工作从内河走向了沿海;技术创新工作亮点频出,研究开发了数字航道系统,取得标体PE新材料、航标遥测监控等成果,固化河沙块、防冲墙、新型钢筋混凝土坝体结构等研究成功试用于长江中下游大型航道整治工程,推进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了内河航道整治的技术含量。到目前为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相继荣获“武汉市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十一五”以来,随着长江航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启动,作为长江航道大规模系统整治总体院的地位得以确立;随着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战略合作机制的建立,为联合攻关内河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了平台,形成了 “产、学、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现为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咨询企业协会会员、中国疏浚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会员、湖北省勘察设计企业协会会员。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4.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6月9日,原名为交通部长江口深水航道科学试验中心,是交通部设在上海的河口海岸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研究基地,所属河口实验室1999年被交通部评定为首批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经评估认定更名为河口海岸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设有河口与航道工程研究室、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室、水文信息室、工程勘测室、海岸与港口工程研究室、环境工程研究室、中心实验室等七个业务部门及科研开发处、综合处、财务处等三个管理部门。拥有物理模型试验大厅3座,自主研发数模软件1套,国际知名商业软件1套、波浪港池1座、风浪流水槽1座、近底水沙三脚架观测系统5套,拥有大量先进设备和仪器,包括PTV、ADV、ADCP、OBS、AWAC、DGPS、激光粒度分析仪、地形仪、波高仪、高性能服务器、造波机、多通道压力测量采集系统、跟踪式水位计及大型生潮设备等。可以从事潮流、泥沙、波浪等相关观测、计算和试验研究及咨询,具有较强水文、泥沙、地貌现场观测与研究能力。

由于长期负责长江口水文、地形监测任务,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在服务长江口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承担了大量现场观测任务。十年来,完成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大部分为国家、交通部及上海市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上海浦东铁路黄浦江隧道工程及滩涂治理等重大工程,为交通行业及上海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及其它奖项。有10余项成果得到了权威部门的鉴定,几十项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在大型河口海岸工程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成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坚强技术支撑,并逐步建设成为长江口水域工程泥沙方面的权威研究机构,成为河口海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河口海岸工程研究基地。

5.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以下简称“测量中心”)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主要从事长江干线航道基础测绘、科研测绘和重大应急测绘;参与拟订长江干线航道测绘管理有关制度与规划;负责长江干线航道信息化数据管理、信息化项目组织实施及运行维护,负责电子航道图等数字化产品制作等工作。持有住建部工程勘察专业类甲级资质证书和自然资源部甲级测绘资质证书。

“十三五”期,测量中心积极投身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承担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重担,在长江航道由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优化长江电子航道图功能,并将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服务、应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到长江干线主要支流,实现了“干支联动”。全面启动航道大数据应用工作,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长江航道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制定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测绘生产管理运行体系,熟练运用“空地水”一体化测绘体系的航道信息化测绘成套技术,具备年均超3万换算平方千米的测绘能力。

长江航道测量中心

测量中心始终树立面向全社会服务的理念,以信息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干支联动。凭借着先进装备、雄厚实力、过硬质量、科学管理和良好信誉,赢得了广泛好评与高度赞誉。承担的项目先后荣获中国测绘学会裴秀奖金奖、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和金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获中国水运协会水运交通优秀勘察奖等多项荣誉,取得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达20多项。

6.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组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支专业从事长江上游航道整治设计与测量的专业队伍。目前持有工程设计水运行业甲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甲级、工程咨询港口河海工程类资质证书。现有职工120余人,其中各类高级技术及注册持证人员70余人。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一直从事内河水运工程的勘察、设计及科研咨询工作。先后完成了长江上游宜昌至宜宾航段近300余处滩险的整治设计,使万吨级船队可畅达重庆,千吨级船队可直达宜宾,实现了川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推进期间,我院参与了三峡工程泥沙和航运问题相关原型观测、科学研究和勘察设计工作,确保了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在山区航道的勘测、设计和科研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河道型水库泥沙淤积观测、分析及治理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平原航道整治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先后对长江中下游马家嘴、武桥、杨林岩、陆溪口等航段进行了整治设计。为长江干线航运事业及沿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完成的勘测及科研设计项目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交通部、湖北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诸多省部级奖励,并拥有各类发明及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7.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以下简称救助打捞局)隶属于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9年,是长江航道最早从事水上打捞、应急救助的专业队伍。拥有内河一级打捞,海上三级打捞,潜水作业二级,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甲级,以及水下检测、航道工程、环保工程等资质证书,业务范围涉及重件吊装、水工工程、水下检测、大坝修复、潜水服务、环保工程等领域,施工足迹遍布长江沿线及国内沿海地区。

救助打捞局成立以来,承接多项历史沉船打捞、重大抢险任务,打捞各类沉船共计几百余艘,为维护长江航道的安全畅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救助打捞局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交通枢纽建设,并依托于生产实际,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研究,承担多个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的编写;完成了水下检测定额、检验标准、技术规程的编制;参加内河打捞、潜水服务、水下检测行业自律价的编制;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的奖项,16项专利获得授权,2018年荣获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

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重庆交通大学       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16号  长江航道局

邮政编码:400074  电话:023-62652841 传真:023-62652841 E-mail:slsysys@cqjtu.edu.cn